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明清戲曲與文化專題
Ming and Qing Drama and Culture Topics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戲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智莉 
課號
Thea7414 
課程識別碼
129 M220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總一館210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Thea741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明清戲曲進入中國古典戲曲第二個興盛期,無論在戲曲劇種及題材內容上都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。除了戲曲本身藝術內涵的發展成熟外,明清社會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知識體系及審美情趣等獨特、複雜的時代背景,也對當時的戲曲文化及內容起了關鍵性的影響。
本課程擬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,聚焦於明清數個重要社會議題與現象,包括「情理辯證」、「儀式信仰」、「遺民情懷」、「風流道學」及「女性創作」等,分析討論其對戲曲創作及演出之影響。期望透過劇本與文化議題的對讀,互涉互探,訓練學生解讀劇本的多重視野。 

課程目標
1.掌握明清戲曲重要議題。
2.了解戲曲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。
3.培養解讀戲曲文本的多重視角。
4.訓練文化社會學的研究方法。 
課程要求
待補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(1) 湯顯祖:《牡丹亭》(版本不限)。
(2) 湯顯祖:《南柯記》(版本不限)。
(3) 丁耀亢:《化人遊》(版本不限)。
(4) 丁耀亢:《赤松遊》(版本不限)。
(5) 孔尚任:《桃花扇》(版本不限)。
(6) 葉小紈:《鴛鴦夢》,華瑋編輯:《明清婦女戲曲集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3年)。
(7) 吳藻:《喬影》,華瑋編輯:《明清婦女戲曲集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3年)。
(8) 王筠:《繁華夢》,華瑋編輯:《明清婦女戲曲集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3年)。
(9) 王璦玲:〈晚明清初戲曲審美意識中情理觀之轉化及其意義〉,《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5年)。
(10) 王璦玲:〈論湯顯祖劇作與劇論中之情、理、勢〉,《湯顯祖與牡丹亭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5年)。
(11) 林鶴宜:〈敘事表現、心靈書寫與情理之辯: 孟稱舜《嬌紅記》的寫作承襲及其對 戲曲愛情劇的開創〉,《戲劇研究》23期(2019.01),頁35-72。
(12) 林智莉:〈以戲為佛事,可乎?從明末清初三個戲曲與宗教對話探討戲佛融通論述與創作規範〉,《明清宗教戲曲景觀—儀式.信仰.文化》(臺北:國家出版社,2019年)。
(13) 李孝悌:〈18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: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〉,《昨日到城市—近市中國的逸樂與宗教》(臺北:聯經,2008年)。
(14) 高彦頤:〈情教的陰陽面:從小青到《牡丹亭》〉,《閨塾師—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4年)。
(15) 華瑋:〈「擬男」的藝術傳統無聲之聲:明清婦女戲曲中之我我呈現與性別反思〉,《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3年)。
(16) 趙園:《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— 作為一種現象的遺民》(北京:北京師範大學,2014年)。
(17) 〈遺民的求仙路—從《化人遊》與《赤松遊》看丁耀亢的遊仙與證道〉,《明清宗教戲曲景觀—儀式.信仰.文化》(臺北:國家出版社,2019年)。
(18) 李孝悌:〈《桃花扇》底送南朝:斷裂的逸樂〉,《昨日到城市—近市中國的逸樂與宗教》(臺北:聯經,2008年)。
(19) 王璦玲:〈「忖度予心,百不失一」:論《挑花扇》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〉,《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》(臺北:聯經,2009年)。
(20) 汪詩珮:〈文人傳統與女性意識的對話:《青塚前的對話》中的兩種聲音〉,《民俗曲藝》159期(2008.03),頁205-247。 
參考書目
(1) 王璦玲:《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5年)。
(2) 王璦玲、胡曉真主編:《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》(臺北:聯經,2009年)。
(3) 衣若芬:〈「出塞」或「歸漢」—王昭君與蔡文姬圖像的重疊與交錯〉,《婦研縱橫》卷74(2005),頁 1-16。
(4) 林鶴宜:《從戲曲批評到理論建構》(臺北:國家出版社,2011年)。
(5) 李孝悌:《昨日到城市—近市中國的逸樂與宗教》(臺北:聯經,2008年)。
(6) 林智莉:《明清宗教戲曲景觀—儀式.信仰.文化》(臺北:國家出版社,2019年)。
(7) 高彥頤著,李志生譯:《閨塾師—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4年)。
(8) 華瑋:《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3年)。
(9) 華瑋:《明清戲曲中的女性聲音與歷史記憶》(臺北:國家出版社,2013年)。
(10) 華瑋主編:《湯顯祖與牡丹亭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,2005年)。
(11) 郭英德:《明清文人傳奇研究》(北京:北京師範大學,2001年)。
(12) 趙園:《想象與敘述》(北京:北京師範大學,2015年)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表現 
40% 
出席率及課堂討論參與情形 
2. 
期末作業 
60% 
論文一篇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說明 
第2週
3/02  【主題一:情理辯證:理學.心學.禪學】
王璦玲〈晚明清初戲曲審美意識中情理觀之轉化及其意義〉 
第3週
3/09  【主題一:情理辯證:理學.心學.禪學】
王璦玲:〈論湯顯祖劇作與劇論中之情、理、勢〉 
第4週
3/16  【主題一:情理辯證:理學.心學.禪學】
林智莉:〈以戲為佛事,可乎?從明末清初三個戲曲與宗教對話探討戲佛融通論述與創作規範〉 
第5週
3/23  【主題一:情理辯證:理學.心學.禪學】
林鶴宜:〈敘事表現、心靈書寫與情理之辯: 孟稱舜《嬌紅記》的寫作承襲及其對 戲曲愛情劇的開創〉 
第6週
3/30  【主題二:明清社會文化與女性劇作】
李孝悌:〈18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: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〉 
第7週
4/06  溫書假 
第8週
4/13  【主題二:明清社會文化與女性劇作】
高彦頤:〈情教的陰陽面:從小青到《牡丹亭》〉 
第9週
4/20  【主題二:明清社會文化與女性劇作】
【劇本導讀】:葉小紈《鴛鴦夢》、吳藻《喬影》、王筠《繁華夢》 
第10週
4/27  【主題二:明清社會文化與女性劇作】
華瑋:〈「擬男」的藝術傳統無聲之聲:明清婦女戲曲中之自我呈現與性別反思〉 
第11週
5/04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趙園:〈遺民論〉、〈遺民的生存方式〉、〈時間中的遺民現象〉 
第12週
5/11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林智莉:〈遺民的求仙路—從《化人遊》與《赤松遊》看丁耀亢的遊仙與證道〉 
第13週
5/18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【劇本導讀】孔尚任《桃花扇》(1~20齣) 
第14週
5/25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【劇本導讀】孔尚任《桃花扇》(21~40齣) 
第15週
6/01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李孝悌:〈《桃花扇》底送南朝:斷裂的逸樂〉 
第16週
6/08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王璦玲:〈「忖度予心,百不失一」:論《挑花扇》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〉 
第17週
6/15  【主題三:遺民情懷的多重表現】
汪詩珮:〈文人傳統與女性意識的對話:《青塚前的對話》中的兩種聲音〉 
第18週
6/22  期末論文大綱報告